close



我說不出自己為什麼這麼喜歡Before Sunset。

它的前身Before Sunrise,「愛在黎明破曉時」,是部票房和影評皆成功的文藝愛情片。但說文藝愛情卻又不是那麼普羅大眾,它不怎麼適合配著爆米花看,也沒太多擁吻與熱淚,走路和說話占了整部片的大半時間。

劇情很簡單。描述一個美國男孩和法國女孩,在前往維也納的火車上相遇,同是文青的兩人留意對方看的書都滿深奧,言之有物令彼此激賞,既是單獨旅行,在男孩的慫恿下,女孩決定陪他同遊維也納。

兩人漫步維也納街頭,聽音樂、逛墓園,從兩性與女權、命運說、感情甚至戰爭,雖是為賦新辭強說愁,畢竟中高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年文青能懂甚麼真實人生?但迴力球般的針鋒相對讓對話一點也不枯燥,看兩人棋逢敵手覺得好過癮;而維也納的天際、建築甚至路邊的乞丐兼詩人,讓整個城市顯得如此多嬌。一見如故於是轉為一見鍾情,天雷很自然地勾動了地火。

即使難分難捨,男孩與女孩卻決定不留下聯絡資訊,只相約半年後要在同一地方見面。電影結束。

用一天的時間愛上一個人,看看半年後這樣的熱度是否存在?不同於好友熱烈討論他們半年後是否信守承諾?性急的我反而不覺得浪漫,反倒有點討厭編劇賣關子。

因此我並不關心它的後身,Before Sunset,「愛在日落巴黎時」,何時上映、影評如何。直到我已經兩個多星期沒洗澡,戴著雪帽包得緊緊,在月子中心偷偷打開電視,趁著餵母奶和吃晚餐的空檔晃晃HBO。

看到最後一幕,竟讓奉行坐月子一定要保護眼睛的我,完全撇棄原則。

我一直不懂為什麼。

九年後,男女主角在巴黎巧遇。說巧遇也是刻意,男主角為年輕時在維也納的這段過往寫了一本書,到巴黎辦簽書會;女主角看了書、知道消息,前來捧場。成年人客套禮貌的問候,不至於羞澀,但曾經愛過的尷尬還是有。簽書會結束,在男主角返美的班機起飛前,他們決定用這幾個小時散步敘舊。

這樣淡淡的起頭,我其實沒打算看下去,但他們又開始走路、說話。那應該是夏末初秋的氣候,光影流轉,夕陽下的塞納河金光閃閃。他們在巴黎漫無目的地遊走,我尾隨。

與九年前相較,歲月在男孩與女孩臉上都留下些許痕跡,卻多了一點真實。他們不經意的提起觀眾最關心的約定,這才知道男孩當年回到維也納,女孩則因祖母過世無法赴約。

啊原來是這樣,男人攢在心中已久的悵然終於得到解答。女人雖沒有為自己的失約太過抱歉,但當她發現男人真是信守諾言,陽光下,她仔細盯著男人的側臉,男人望向她時,她趕緊轉開。

所以男人寫了一本書紀念那段相遇,潛意識中,那是他唯一能夠找到女孩的方法。幸好,女人依然是火車上那位文青,她看了男孩的書,明白寫的是兩人共同的記憶,她沒有刻意,而是等到男人到了她所居住的城,才找他。

事過境遷,他們稱不上朋友,只是舊識。九年中,男人成了丈夫與父親,女人則有份熱愛的工作和時常分離的男友,聽著各自經營的生活,「是嗎?這樣很好啊!」,他們為彼此的成功開心;但那些現實成為兩人間透明的屏障,垂下眼簾,他們其實不那麼開心。

兩人仍有說不完的話,相較於第一集年輕人漫無邊際的喋喋不休,在巴黎的兩個成年人更新對彼此的記憶,笑談生活中的矛盾與無奈。一來一往間摸索本質,越談越深,才發現對方仍是那位浪漫卻諷世的男孩、既聰慧又犀利的女孩。發現,彼此依然是心中魂牽夢縈的對象。他們都安靜了。

坐在塞納河的船上,男人感慨,唉,我們那時候為什麼不留個電話就好?

女人嘆口氣,說,年輕的時候,你總以為某些相遇是理所當然。年紀大了,才明白那樣的相遇一輩子不過幾次。

秒針一分一秒的往前推,時間不夠了,要說的話還很多,客套快速被支解,男人終於告白基於義務的婚姻,女人小小的崩潰,承認自己對愛情永恆的不信任。白天的時候他們宣稱,靈魂伴侶只是一種虛無的說法,擁有與否,日子還是可以過、甚至過得很成功。但在那些不夠被了解、無法滿足的夜裡,他們偶爾想起對方,如果當初能再相遇,自己心裡那塊空虛的角落是否就能被填滿?

看見對方,如同面對九年前的自己,年輕時自負到以為自己不受命運的牽制,承擔得起錯過的風險。九年後再見,傷心的不僅是錯過彼此,更多是對現實的妥協與被消耗。

對方像一面鏡子,映出那些曾經夢想卻無法實現的,今日的老態與庸俗。

卸下武裝的兩人平靜了許多,即使時間不夠,男人送女人回家,還是堅持要上去喝杯茶。女人的房裡有把吉他,他討歌聽,從女人給的不多選擇裡,他隨意挑,挑到的竟是一個女孩對男孩的思念,即使她只認識男孩一天。

歌詞裡,他聽到自己的名字。

所以女人是記得他的,即使她不道歉不承認,還嘴硬的說看誰點歌就會唱出誰的名字啊,不然咧?你以為我是為了你寫這首歌的嗎?

沒甚麼好說的了,一切了然於心。女人泡茶,男人從架上抽出一張CD。女人聽了,說自己好喜歡這個歌手,問,你有沒有看過她的現場表演?

男人搖搖頭,女人拿著馬克杯,緩緩向他走來。看著她隨音樂聳肩擺臀,他笑了。

Just in time 正是時候
I found you just in time 遇見你,正是時候
Before you came my time 你來到我生命之前
Was running low 一切無光黯淡

I was lost 我曾迷失
The losing dices were tossed 宿命已定
My bridges all were crossed 迂迴的路也盡
Nowhere to go 我無處可去

Now you're here 但你來了
And now I know just where I'm going 我從此知道方向
No more doubt or fear 再無畏懼或憂慮
I've found my way 我找到往前的途徑

For love came just in time 愛來的正是時候
You found me just in time 你找到我的這一刻再好不過
And changed my lonely nights 是你,將我那些孤獨的黑夜
That lucky day 化為充滿幸福的白晝

寶貝,你快要錯過班機了。女人用歌手慵懶的口吻說。

男人只是笑,輕輕的回,我知道啊!

電影結束。還是結束在Open ending,男主角搞不好就要外遇了。我卻流下淚來。

或許是太熟悉男女主角走過的巷弄,片尾曲引用我從17歲起就熱戀的歌手。或許是太懷念那種相契相知,被點醒自己的日子裡早已沒有那樣的感受。或許是記起人生裡那幾段後悔與錯過,質疑自己所做抉擇、曾想要一走了之的羞愧。又或者,我只是純粹產後憂鬱,許久沒看文青片,加上哺乳的時間晨昏顛倒又沒洗澡導致頭昏腦脹,因此看到任何片子都要熱烈喜愛?

或許,愛的理由能夠被分析,但時機更重要。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是幸運的,錯的時機,再怎麼水乳交融,要準備,承擔背叛後的萬夫所指或忍耐事與願違的遺憾。你選擇、決定、發現、妥協..…,錯了再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人生不過如此。但你被打擊後的自負能否剩下一點自信?受了傷是否敢再嘗試?你,可不可以不以冷漠偽裝,意在躲藏?

若是時間到了,你能不能再勇敢一次?

我願你勇敢,更祈禱我們的下一次,Everything will fall into its right place, and the person will come, just in time.



獻給HEC

 

 


Just In Time
Written by Jule Styne, Adolph Green and Betty Comden
Performed by Nina Simone
Translated by Esther Ch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錫安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