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時間寫影評,簡短的說,Luc Besson的Lucy很好看啊!
之前讀朋友們在FB的分享,雖然興奮地看到台北在國際大導的電影裡出現,但覺得 Luc Besson的片子怎麼只有這樣? 畢竟他給過我們Leon、The fifth element、Taxi等這種轟轟烈烈,既有娛樂效果並具創意的作品,相較之下,Lucy似乎成本低廉,許多片段等同 Discovery頻道的節目集錦。傳達的理由過於虛無,在這個影片動不動就超過兩個小時的年代,Lucy不僅一個多小時就結束,美艷女主角最後還莫名奇妙地變成一支XXX(雖然大家可能都已經看過了,我還是不爆雷較好)。
這,是甚麼東西? (套妹妹當初觀影後向我轉述的心得。是的,沒有錯,她就說了這六個字,一個逗號外加一個問號。)
即使如此,喜歡這部片的原因有三:
第一,和眾人一樣,看到台北在大螢幕上這麼密集又頻繁的出現,高興。 Luc Besson把劇情後段拉回巴黎,幾個翻滾爆破的剪輯,無論是真實場景或棚內搭景,過癮。影片原本就要賞心悅目,畢竟不是看恐怖片,如同要愛上一個人,他必須具有吸引你的特質(不一定是優點),你才有可能往前包容他與你不同的特質(不一定是缺點)。能在大螢幕上看到自己鍾愛的兩個城市,台北與巴黎,無論劇情精彩與否,視覺就先被滿足。
目前分類:浮光掠影 (12)
- Nov 07 Fri 2014 16:16
Lucy - 存在的意義
- Aug 16 Sat 2014 08:11
Good Will Hunting
在臉書看到朋友寫,我們成長於Robin Williams的年代。
二戰之後,電視工業快速發展,1950-60年代,電視開始蔓延到全世界每戶中產階級的客廳。二戰後嬰兒潮享受經濟起飛的果實,更帶動電視的普及。五六七年級的我們先處於電視世代、才進化到電腦時代,媒體的無遠弗屆加上好萊塢電影位居主流文化,Robin Williams的起步與成名就跟著這幾個世代演進,尤其他主演的作品大多數適合闔家觀賞。
但我從來沒有喜歡過他的片或他。他笑起來,無論怎麼誇張,總讓我感到悲傷,不像Jim Carrery純粹的瘋癲。當然現在大家都明白這股悲傷來自於他的病症,我卻一直以為這種不夠痛快的笑是因為他的嘴唇太薄、眼角稍微下垂的關係。
除了一部片,Good Will Hunting。而我第一次”看”這部片,其實是用聽的。
那是在一次口譯課中。階梯教室裡一人一張小桌,一顆頭一套耳機,不透明的夾板把同學一個個隔開,每個人都聽著耳機裡的語言,同步對著麥克風翻出另一種語言。
- May 09 Fri 2014 20:49
Blue Jasmine - 如果你追求藍色的月亮
- Jul 18 Thu 2013 13:06
Just In Time - 愛在日落巴黎時
我說不出自己為什麼這麼喜歡Before Sunset。
它的前身Before Sunrise,「愛在黎明破曉時」,是部票房和影評皆成功的文藝愛情片。但說文藝愛情卻又不是那麼普羅大眾,它不怎麼適合配著爆米花看,也沒太多擁吻與熱淚,走路和說話占了整部片的大半時間。
劇情很簡單。描述一個美國男孩和法國女孩,在前往維也納的火車上相遇,同是文青的兩人留意對方看的書都滿深奧,言之有物令彼此激賞,既是單獨旅行,在男孩的慫恿下,女孩決定陪他同遊維也納。
- Aug 05 Fri 2011 16:33
Midnight in Paris - 午夜巴黎
老實說,一個身兼數職的職業婦女,回家要陪心愛的寶貝又得趕答應人家的稿子,如果有個主題讓她願意花力氣與時間寫出來,相信我,她一定是掙扎許久卻無法拒絕腦海中衝撞的文字。即使明白寫了完全沒有經濟效益,甚至不會有太多讀者共鳴,套用我美艷少婦格友下流美的名言:「自己寫得爽最重要」。
Gil是好萊塢炙手可得的編劇,即將與出身富裕的未婚妻結婚。結婚之前,Gil與未婚妻跟著她的父母出差。丈人到巴黎談生意,丈母娘和未婚妻到處血拼,鑽石戒指、古董家具,他們還遇見了未婚妻大學時代的朋友,一群有錢的知識份子享受巴黎美景、品酒和逛博物館。所有人當中,Gil總覺格格不入,他喜歡舊事物、熱愛在雨中散步,然而他的興趣被視為無稽,發表甚麼都無足輕重。他憂慮未來,因為即使編劇工作令他日進斗金,Gil此生最大的夢想是寫一本小說,甚至,是搬到巴黎來專心寫作。
未婚妻當然不贊成,她希望結婚之後住在馬里布,要求Gil做他擅長的,不要癡心妄想那些不可能的事。多次興趣不合、意見分歧的結果,讓Gil獨自一人在巴黎街頭散步。他迷路了,用英文問路,巴黎人當然連聽都不願意聽就直接說「聽不懂,晚安」。
- Feb 08 Tue 2011 22:20
紅豬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國小和國中時期的歷史課本。大人隨時代主流編譯的教科書拿來考試就好,不必放在心上,偏偏我是個容易熱血的小女孩。讀到楊惠敏冒死將國旗送到四行倉庫,我每回游泳就想起她如何奮勇橫渡蘇州河;聽到南京大屠殺,中國人民是如何一夕被殲滅三十萬,我氣得火冒三丈,輾轉難眠。沒有人教我抵制日本及其相關事物,但我不知不覺遠離它,學英文,千辛萬苦學法文和西班牙文,就是不願意拾起「地球村」就學得到的日文。在台灣學日語,既便宜又便利,更可惜了我當年說得一口標準日語的外公,有人練習對話,語言一定輪轉。
當我遇到社長的時候,我還是一樣不會講日語,大多數的日本人說英語帶著日本話,社長不是,他完全不會說除日語以外的其他語言。我們在一次非正式的場合相見,星期五晚上,大家說好不談生意,一起去吃生魚片、喝清酒。社長在業界非常出名,才高中畢業,日本柏青哥裡的吃角子老虎大半都由他設計,從他手下的公司出產。他在東京市郊有層三十樓高的獨梯獨戶,成功且富裕。社長將近六十歲,妻子才三十幾歲,兒子還是學齡前。茶餘飯後偶有耳語,這到底是社長的第幾任妻子、第幾個孩子呢?
社長非常英挺,年輕時應當很健壯,和現在日本流行的花美男完全不同。他不多話,神情淡漠,自顧自的喝著酒。一方面是年齡與其他人相差太大,除了公事之外,鮮少有共同話題;一面,席間只有一位翻譯,大家嘴裡滿滿都是美食,用英文聊漢堡都來不及,怎麼可能還有空檔再把說出來的話翻成壽司給你聽?然而,社長就坐在我的斜對面,眼神交錯,我們點點頭;再交錯,彼此微微笑;繼續下去,不說話實在有點尷尬。
- Mar 07 Sun 2010 13:28
An Education - 巴黎有什麼了不起?
初看到「An Education」的劇情簡介,腦海中就響起小甜甜布蘭妮在她「轉大人」的電影裡唱著:「I am not a girl, not yet a woman....」粗糙的電影對不起寶貴的生命,所以我對此類型片有點怯步,因為描述荳蔻年華的少女,誤入歧途、領悟人生的劇情實在氾濫,拍出來的效果也一向矯情。我很少看到國外電影成功拍出青少年介於小孩與大人的尷尬,成長的幻滅不是被簡略帶過、就是太沈重。另外,身在台灣,好看的青春記事其實還滿多的。大概是礙於預算,國片總愛拍這種題材,拍久了功力自然比國外電影強。
然而,「An Education」是一個Pleasant Surprise。雖不至於驚艷,卻是非常美好的驚喜。
一九六一年的英國小鎮,成績優異的高中生珍妮,即將面臨A-Level(英國教育體制中的大學聯考),牛津大學英文系是她努力的目標,父母與老師都對她寄予厚望、督促勸勉。為了擺脫小鎮無聊的生活,她學法文、夢想去巴黎生活,考上大學成為唯一的解脫。在一個大雨的下午,她遇見了三十好幾的大衛。珍妮熱愛的歌手、藝術,大衛全都知曉;他帶她去音樂會聽歌劇、拍賣會買下珍妮喜愛的名畫,在高級餐廳吃晚餐、聽爵士樂。珍妮隨大衛至巴黎渡假,體驗名媛生活,即使發現了大衛謀生的方式也不以為意,還將童貞獻上。能言善道、風度翩翩的大衛不只奪得珍妮的心,還成功擄掠了珍妮守舊又頑固的父親,允許十六歲的女兒與他訂婚。珍妮決定放棄學業,跟隨大衛過著美好生活,無視老師與校長的警告。可惜,世事不都如想像中美好。
- Dec 13 Sun 2009 01:44
Fracture - 等待的地方
白髮蒼蒼的他事業有成,沒有司機駕駛賓士在外守候,反倒頂著微禿小腹坐進年輕小夥子才敢甩尾的跑車裡。一路奔馳,他的臉看不出情緒,就連望著熱戀中的情人在池畔鴛鴦戲水,眼神仍舊異常冷靜。你立覺事有蹊蹺,他絕對不是一般垂暮老人。
他像個痞子,一舉一動都是自負與聰明。出身貧窮,當了幾年檢察官勝訴率將近百分百,終於熬出頭被知名律師事務所招攬。眼看就要飛黃騰達,離開那個簡陋如汽車旅館的廉價公寓,突然接到這樁看似超級簡單、犯人已經招供的案件。
老人謀殺出軌的妻子,暗算偷人妻的警探,高智慧的作案手法使所有人欲擒拿他卻苦無罪證。年輕律師穿燕尾服打領結上法庭,以為官司可以早早結束,他還要趕場參加晚會,認識大老闆建立人脈,殊不知自己正一腳踏入精心設計的陷阱中。這是一個充滿破綻的世界,老人暗示小子,人事物都有缺陷,如果你看得夠仔細。
- Aug 16 Sun 2009 20:12
UP - 不只是動畫
四眼田雞的男孩坐在戲院,黑白影片正報導知名探險家的浩瀚旅程。看著熱氣球遨遊世界,男孩睜大眼,興奮到扭來扭去再也坐不住,心中吶喊:「我想飛我想飛....」
可惜,探險家帶回的化石遭委員會懷疑作假,探險家資格被取消,他憤怒地宣示必定捕獲奇禽,向世人證實清白。片尾結束得如此悲傷,男孩只皺了一下眉頭,絲毫沒被影響。跳過水溝,假想自己跋涉急湍;越過石塊,如同征服聖母峰。經過一棟破房子,裡頭有聲音叫喊著「起飛!」,才發現夢想冒險不只有他,還有那個少了一顆門牙的小女孩。
接下來的四分半鐘,沒有對話,只有圖像。扣人心弦的華爾滋,帶男孩與女孩走過了一生。他們青梅竹馬,相愛相守,女孩在動物園工作、男孩賣小吃與氣球;假日爬上山坡野餐,男孩總要女孩等等,他追不上她。上一幕才一起佈置娃娃房,下一幕卻在醫生的告知下,女孩掩面痛哭。她獨自坐在庭院發呆,男孩走來,遞給她一本相簿,那是幼年時征服世界的計畫。女孩看著自己少顆門牙的照片、童稚的筆跡:「我長大後要做的事!」
- Jul 15 Tue 2008 20:04
Goya’s Ghosts - 哥雅教我的事
去年在飛機上看了Goya’s Ghosts 這部片,聽說這個月上映了,讓我又想起它來。
片子本身結集許多電影圈的“最佳”;導演是兩屆奧斯卡得主Milos Forman,他的兩部得獎作品【飛躍杜鵑窩】、【阿瑪迪斯】都贏得極高評價。製作人是Saul Zaentz,浪漫愛情史詩【英倫情人】就是他的出產。
編劇則請到Jean-Claude Carrière(卡以耶爾),為什麼對他有印象?因為他與電影大師Luis Buñuel(布紐爾)合作寫出“Belle de Jour”【青樓怨婦】和“Cet obscur objet du désir”【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等等劇本,這兩部片都著重於探討中產階級的偽善和幸福假象。
- Apr 19 Sat 2008 16:49
JUNO - 青春無限好
美國許多獨立製片的出品越來越成熟,不再名不見經傳地靠邊站,近幾年連獲大獎,像是‘05年的Transamerica(窈窕老爸)、’06年的Little Miss Sunshine(小太陽的願望)。今年的Juno(鴻孕當頭)也是,獲獎無數,還拿下奧斯卡最佳編劇。即使它們不被奧斯卡這種主流獎項肯定也一樣好看,得獎了,有獎金又有知名度,未嘗不是件好事。
頒獎典禮的開頭,主持人就消遣Juno的編劇Diablo Cody(還好是筆名。Diablo在西班牙文是「惡魔」的意思,哪家父母幫小孩取這種名字啊?),有鑑於近來美國編劇協會連連罷工,上街頭抗議薪資太低、不被演藝圈重視,她從脫衣舞孃轉行寫劇本,薪水一定減低許多。沒想到到後來她真的得獎,我看她頂著黑亮亮的妹妹頭,禮服是薄紗兼豹紋,上台領獎時流著眼淚謝謝父母家人:「謝謝你們總是愛我、支持我,不管我是誰或選擇做甚麼。」
Diablo Dody有大學學歷,畢業後做過秘書、記者,到後來卻選擇脫衣舞為志業,還出書描寫舞孃生活。「真是個有趣的女子.....」我心想,有機會應該看看這部片。這次旅行,我一上飛機就趕快翻電影節目,新加坡航空真是不錯,影片多到還留有這部已經下檔很久的小片子。
- Aug 10 Fri 2007 01:10
Match Point — 神在觀看
這幾年已經很少有我驚豔的電影。一方面我也沒有什麼看電影的時間和機會(雖然只在家照顧孩子、打理家務,卻比工作時還要忙),二方面覺得近來電影界缺乏結構完整的故事。不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東洋片翻拍成西片;就是憑著特效或噁心,遮掩不用大腦的內容。
我需要結構完整的故事。 最近能夠讓我一再回味的,是Woody Allen的Match Point。
片子一開頭就是男主角的口白,鏡頭以慢動作呈現網球擦網、暫停在線上的畫面: The man who said "I'd rather be lucky than good" saw deeply into life. People are afraid to face how great a part of life is dependent on luck. It's scary to think so much is out of one's control. There are moments in a match when the ball hits the top of the net and for a split second it can either go forward or fall back. With a little luck it goes forward and you win. Or maybe it doesn't and you lose. (自譯--「如果有人說:『我寧願是個幸運的傢伙,也不願意當個好人。』那表示他對人生有很深的體悟。因為人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人生大多只靠運氣。想到自己竟然有那麼多的事無法掌握,多麼令人擔憂! 就像在網球賽中,在最後一局的關鍵時刻,打到了觸網球。球可能往前飛或往後跌。如果你好運,球往前飛就贏了這局。不然球往後掉飛不過網,你就輸了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