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臉書看到朋友寫,我們成長於Robin Williams的年代。

二戰之後,電視工業快速發展,1950-60年代,電視開始蔓延到全世界每戶中產階級的客廳。二戰後嬰兒潮享受經濟起飛的果實,更帶動電視的普及。五六七年級的我們先處於電視世代、才進化到電腦時代,媒體的無遠弗屆加上好萊塢電影位居主流文化,Robin Williams的起步與成名就跟著這幾個世代演進,尤其他主演的作品大多數適合闔家觀賞。

但我從來沒有喜歡過他的片或他。他笑起來,無論怎麼誇張,總讓我感到悲傷,不像Jim Carrery純粹的瘋癲。當然現在大家都明白這股悲傷來自於他的病症,我卻一直以為這種不夠痛快的笑是因為他的嘴唇太薄、眼角稍微下垂的關係。

除了一部片,Good Will Hunting。而我第一次”看”這部片,其實是用聽的。

那是在一次口譯課中。階梯教室裡一人一張小桌,一顆頭一套耳機,不透明的夾板把同學一個個隔開,每個人都聽著耳機裡的語言,同步對著麥克風翻出另一種語言。

口譯是我最痛苦的一堂課,因為聽的與譯的都不是母語,只能胡言亂語之於喜歡精準文字的我而言是一種恥辱,但我就是那麼糟糕,我無能為力。

每次下課時經過講台,我都低著頭、羞慚的快步走,不敢看教授。

教授選的題材廣泛,經濟、政治或新聞訪談。這段我還算聽得懂、根本等於白話的台詞讓我開心極了,知道今天的分數就算低,也不會到恥辱的程度。

耳機裡只有一個男人的聲音,充滿情緒卻又沉靜的聲調,我不知道這是哪部片,只想著,天,這劇本寫得真是好,而這演員,是誰?

因為Good Will Hunting,Matt Damon和Ben Affleck兩人以初生之犢贏得奧斯卡最佳編劇,Robin Williams拿下最佳男配角。和他主演的Dead Poets Society相較,Good Will Hunting像是一段只限三千字的散文,淡淡的,帶點憂傷、給些希望,沒有史詩般的激憤,熱情或死亡。

雖然Robin Williams在兩部片裡的角色類似,我只喜歡他在Good Will Hunting的演出,不慍不火。他不是機器家僕想要變成人,誇張的廣播節目主持人,心靈跟不上長得太快的身材的特教生,倒楣被困在野蠻遊戲裡的大人,還是離婚父親想接近孩子因而扮成保姆奶奶….

他好像只是他自己,沒有激烈的情緒或戲謔。一個走過人生、看似沒有太多成就的心理醫師,笑意中透露著滄桑,曾經失去摯愛,卻從不因為心碎而妥協信念。

這個心靈導師用另類的方式,引導一個嘴硬叛逆卻聰明絕頂的年輕人,發現自己,並願意開始相信別人。這應該只是個老套的故事,但他開朗與憂鬱並存的笑,讓每一段情節多了另一種味道。

我記得那天我得到好成績,經過講台時我慢慢走,還偷看教授一眼。下課後我在圖書館找出Good Will Hunting,帶著耳機從頭看完這部片。從此知道這會是我最喜歡的一部片之一,而沒有人能夠把這個角色詮釋得更妥貼,除了Robin William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錫安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