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段影片,真不知該如何命名?原本要稱它「醉漢亂舞」,想想,還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比較有氣質。
錫安出院又休息了一個禮拜,在新加坡的Ryan弟弟就來台灣找哥哥玩。Ryan媽媽是我的同事,雖然在同一個部門,卻負責不同事務。同事聚餐,我們兩個各自低頭簡短禱告,才發現她也是基督徒。感謝主,在陌生的國度工作,同事們來自各個國家、背景,我居然能交到真心的朋友;因為信仰相同,我們也如姊妹般彼此分擔煩憂。在新加坡那幾年,我們一起為事業奮鬥,為生活中的煩擾一起禱告,還差不多時間懷孕!Ryan比錫安小一個多月,活碰亂跳,錫安看到活蝦似的弟弟,整個人High到不行。兩人在吵雜的餐廳大叫,自創旋轉踏地舞,像是醉了一樣原地繞圈,雖然嚴重影響用餐氣氛,周圍客人看到快笑昏。事不宜遲,現在就請大家欣賞兩位比蔡依林更可愛、比羅志祥更帥氣的舞王吧!
{###_ZionandMe/32764/1813251039.flv_###}
- Sep 23 Wed 2009 11:28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Sep 04 Fri 2009 15:06
媽媽,千千萬萬遍
她一直叫媽媽。
窄窄的健保房排著三張床。淡橘色的拉簾隔開三個病人,三種病情,三段不一樣的人生,卻隔不開聲音。
我沒有仔細看過她,只在護士把簾子拉開時驚鴻一瞥。一看就知道是個養不大的孩子,或者說即使養大了,卻還是長不大?
我聽到隔壁床的嘆息,我明白那種不能抗議的無奈,女孩不是故意,但我們卻得承受睡不著的痛苦。每天凌晨三點,她就起來叫媽媽。像是叫好玩的,像是她的呼吸,像是魚兒冒泡,像是關不掉的收音機,每隔三秒、五秒,我算過最長十五秒,她就會說:「媽媽。」
- Aug 16 Sun 2009 20:12
UP - 不只是動畫
四眼田雞的男孩坐在戲院,黑白影片正報導知名探險家的浩瀚旅程。看著熱氣球遨遊世界,男孩睜大眼,興奮到扭來扭去再也坐不住,心中吶喊:「我想飛我想飛....」
可惜,探險家帶回的化石遭委員會懷疑作假,探險家資格被取消,他憤怒地宣示必定捕獲奇禽,向世人證實清白。片尾結束得如此悲傷,男孩只皺了一下眉頭,絲毫沒被影響。跳過水溝,假想自己跋涉急湍;越過石塊,如同征服聖母峰。經過一棟破房子,裡頭有聲音叫喊著「起飛!」,才發現夢想冒險不只有他,還有那個少了一顆門牙的小女孩。
接下來的四分半鐘,沒有對話,只有圖像。扣人心弦的華爾滋,帶男孩與女孩走過了一生。他們青梅竹馬,相愛相守,女孩在動物園工作、男孩賣小吃與氣球;假日爬上山坡野餐,男孩總要女孩等等,他追不上她。上一幕才一起佈置娃娃房,下一幕卻在醫生的告知下,女孩掩面痛哭。她獨自坐在庭院發呆,男孩走來,遞給她一本相簿,那是幼年時征服世界的計畫。女孩看著自己少顆門牙的照片、童稚的筆跡:「我長大後要做的事!」
- Aug 05 Wed 2009 13:25
史帝芬.金與張愛玲
我喜歡閱讀,但仔細回想,自己鮮少成為作家的粉絲,或瘋狂追續集的書迷。大概是急性使然,自忖受不了等待的煎熬,所以連全球風靡的哈利波特,我也刻意閃躲以免陷入苦等結局的焦灼。一直等到羅琳寫出了第七本,我才一次把它們全部啃完。
然而,卻有兩位作家曾令我陷入閱讀的狂熱,那就是史帝芬.金與張愛玲。
國三那年,補習班附近有家租書店。當時我與全校第一名是好朋友,下了課我們買份蔥油餅,邊吃邊騎腳踏車到補習班。只要老師上一班的課還沒結束,我們都會進出租店晃晃。
十五歲時興打賭,全校第一名最愛跟我賭閱讀速度。因為我讀書贏不了他,看書卻比他快(這麼想來,應該是讀太快所以走馬看花,成績才會輸人家)。他指著書架上一本很厚的書說:「喂,我們來比誰可以先看完這本書!」誰怕誰?我們把兩本書「搬」下來,好重,到櫃台登記繳錢,老闆說舊書可以租七天,我倆互看一眼,心想,絕對少於七天就給你看完!
- Jul 22 Wed 2009 19:58
捨不得離開
百年難得一見的日食奇景今天登場,民眾爭相目睹「天狗食日」難得天象。上一次這麼大的日食發生在1987年,下一回恐怕得等到2020年了....
電視這麼播,網路新聞這麼寫,朋友打電話問我有沒有帶兒子出去看看?好心要借我自製的觀景眼鏡,「我家女兒剛用過,不傷眼睛喔!」她熱心的說。
我突然覺得有趣,因為你竟選擇在這一天離開。
- Jul 21 Tue 2009 16:20
大頭進化史
- Jul 14 Tue 2009 12:24
愛裡,沒有懼怕
等了好久,妹妹終於要把她的「他」介紹給我。電話那頭,聽得出她有點害羞、有點緊張。我為她高興,經過那幾次她的傷心與她不得不傷別人的心,或許,只是或許,這個「他」能夠永遠讓她開心。
約好時間地點,結論是喝咖啡不吃午餐,我們掛上電話。我知道自己還有一個問題沒說出口,即使我可以猜出妹妹的回答。
- Jul 05 Sun 2009 23:02
佳人隨筆
P.S.
1) 不知道「佳人」典故的,請閱「傳說中的1108」。
2) 為避免造成誤會,「弟兄」一詞是教會中對男性的稱呼,向他人提到自己的丈夫也是以「我弟兄」代替「我老公/先生」。但在英語區國家,丈夫就是My Husband,My Brother是指自己家裡的兄弟。此原則同樣適用於「姊妹」一詞。
今年元旦當天,接到醫院通知家父病危,我們把家父由醫院接回老家,預備後事。在此,容我向當時在家守候的弟兄姊妹,致上我全家族深深的敬謝,謝謝你們在愛裡的扶持。醫院告知,家父在拔管後一小時即將斷氣;但八小時後,家父呈現更舒服的狀態,不只打哈欠、還打膈。當晚再將他送回急診室,重新辦住院檢查手續,證實沒有感染肺結核(醫院誤診為肺結核,需隔離治療)。安頓父親入住,看護來到,大夥回家已天亮。
- Jun 26 Fri 2009 15:19
小黃小黃不要來
目前落腳的地方沒有捷運,只有一家客運在街上跑。沒有車,去市場買菜或帶錫安上課,都極為不方便。和這位走幾分鐘就決定當街坐下的壯丁出門,大包小包之外,我一定得推娃娃車,以備公子小憩之用。於是,小黃成了我唯一的選擇。
大概是我運氣不好,坐過的十隻小黃,就有九隻令我深惡痛絕。
家裡離醫院走路大約四十分鐘至一小時,如果有車,十五至二十分鐘就可抵達。這最多二十分的車程令我看盡小黃的白眼:「小姐,以後你如果要去這麼近的地方,先問一下我載不載。」
我滿頭大汗,一隻手抱著兒子、一隻手收推車,還把推車舉起放進後車廂,小黃連幫個忙都不願意,站在一旁盯著我看,深怕我刮傷他的車。心頭熊熊怒火足以從基隆一路燒到墾丁,看在眼下孤兒寡母的身份,我忍著問:「什麼意思?」
- Jun 18 Thu 2009 13:26
從“The Glass Castle”想起
看了The Glass Castle(玻璃城堡)已有一段時間,近來身旁朋友問起我的求學和成長,讓我想起作者Jeannette Walls非比尋常的人生。
或許因為作者本身是記者,寫的又是傳記,筆調簡潔冷靜,內文平鋪直敘,較無小說的緊湊。但此書後勁十足,耐人尋味,作者的不平常帶給身為平常人的讀者許多省思:父母對子女該付多少責任?追求自我與家庭義務何者為重?子女該從幾歲開始自力更生、甚至照顧父母?
- Jun 10 Wed 2009 11:21
長巷
「老家位於一條長長的巷子裡,座落於稻田旁.....」我總是向人這麼介紹在小鎮的老家。如此開頭聽來愜意安寧,羨煞不少在城市長大的朋友。可惜欣賞播種收割、四季交替的代價,就是向晚的田間飛蚊密佈、門前偶有田鼠光顧。錯落在稻田間的是違建砂石場,風一刮,門窗關的再如何緊,家中地板上仍是蒙上一層沙。在巷弄裡錯車已經不容易,車輪還有可能卡進沒加蓋的臭水溝。最糟的是,某戶人家養了幾隻神經兮兮、只要風吹草動就狂吠的黑狗,多半時候狗群都沒綁鏈子,隨時衝出來嚇得人魂飛魄散。
只要能夠避免,我不喜歡獨自走長巷。然而妳就住在巷子的另一頭,我寧願冒著蚊叮狗吠的危險,也要走過去找妳。
- Jun 05 Fri 2009 13:27
Save The Last Dance For Me
我掃地,你搖搖晃晃走到我身邊,抓起風扇的電線就要咬。我準備拖地,你跟我一起爬進浴室,把大頭探入水桶中。你擅長危險的遊戲,我沒辦法做家事又照顧你,只好把你放進娃娃床。你哇哇叫抗議,生氣地跺腳又抓頭,我趕緊獻上玩具,心想大概可以撐個幾分鐘,加快拖地速度,幻想自己是大師揮毫現墨寶。
iTune隨選,我把音量轉到最大,憂傷情歌後緊接輕快的音調。滴著汗,我仔細聽歌詞,是個男孩對女孩殷殷叮囑。
Who gives you the eye,let him hold you tight / 讓他們緊緊擁著妳
You can smile-every smile for the man / 可以對著他們微笑
Who held your hand neath the pale moon light / 讓他們在皎潔的月光下執起纖纖細手
But don't forget who's takin' you home / 但別忘了,誰將帶妳回家
And in whose arms you're gonna be / 誰才是妳真正倚靠的臂灣
So darlin' save the last dance for me / 所以,親愛的,記得留最後一支舞給我
Oh I know that the music's fine / 喔我知道,仙樂飄飄有如美酒閃爍的發泡
Like sparklin' wine,go and have your fun / 那麼去吧!盡情歡樂,盡情地笑與歌
Laugh and sing,but while we're apart / 但我們分開的時候
Don't give your heart to anyone / 芳心莫屬任何人
But don't forget who's takin' you home / 別忘了,誰將帶妳回家
And in whose arms you're gonna be / 誰才是妳真正倚靠的臂灣
So darlin' save the last dance for me / 所以,親愛的,記得留最後一支舞給我
- Jun 01 Mon 2009 00:18
坦誠的必要
近來與一位長輩因商業往來而有相交。她是家中長輩認識的朋友,聽說手腳還算勤快,因此把她介紹給我。雖然是第一次認識她,我跟著輩分叫她S大姊。或許因為稱呼這麼親,她似乎忘了我是客戶、她應當為我服務的身份。
來家中探訪,我端出茶水招待。她環顧四周,隨口說了「有小孩家裡真的會比較亂」。我本身沒有潔癖,但客人來之前至少會先清理環境,也從沒聽過髒亂的抱怨(大概不敢在我面前)。我隨著她的眼光望去,是啦!遊戲墊上是有錫安的小鋼琴、玩具馬、復健用的大球和些許器具,家裡沒有儲藏室,又因為天天要使用,放在遊戲墊上最方便。
我笑笑地說不會啊!有小孩的家,這樣已經算不錯了。S大姊馬上反擊:「喔!那你的清潔標準要再提高一點。」
後來我才知道,事業有成、時常出差國外的她,聘請外傭照顧小孩與整潔家庭已長達十幾年。
- May 27 Wed 2009 12:38
傳說中的1108
吾愛吾孫
傳說中,1108那位阿北很疼孫。
這一天,先生決定申請單人病房,護士不解的問:「阿北,這裡比較便宜啦!而且單人病房的服務又不一定雙人病房好!」
阿北解釋,自己血液中的感染指數較高,所以單人病房比較安全。護士接著說,那你可以帶口罩嘛!想了一下,阿北再說自己怕吵,人多睡不著;護士好心相告,那在雙人病房就好啦!至少健保還有補助啊!
- May 23 Sat 2009 00:27
14
- May 17 Sun 2009 06:06
在妳身邊
不久之前妳打電話來,問錫安的復健老師是怎麼教?物理和職能治療有什麼差別?健保給付多少次課程?可以在不同的機構上課嗎?種種超乎純粹問候的細節,我有點擔心,報告完畢後馬上問妳:「怎麼了嗎?」
身為罕病兒的媽媽(其實錫安也不屬於罕病兒,到目前為止醫生還說不出原因,也沒有症候群可以歸類,說罕病大家比較容易理解就是了),我很少有機會與其他媽媽分享師資或比較學校,除非彼此同為病童母親。孩子的狀況帶母親進入截然不同的世界,別人找的是音樂老師,花大錢培養小孩成為莫札特;我找的是復健老師,花大錢只為了讓小孩有機會喚我一聲“媽”。聽到妳的問題,我當然樂意分享資訊,卻不樂見任何人需要這類幫助。
妳開始說,兒子的幼稚園老師建議妳帶他去醫院上課。「他不是都好了嗎?」我問。「是啊!我也以為他畢業了啊!」妳有點煩,畢竟誰都不願聽到自己的孩子又得到醫院復健。
我還記得那陣子,妳的擔心、禱告與得知孩子復原後的快樂,像是洗一場三溫暖。我們討論,這點小問題有嚴重到必須復健嗎?小孩都會耍點小脾氣,都有喜歡與抗拒。這年頭醫學名詞是不是太多?太安靜的就像自閉症,坐不住的被說成過動兒。我們感慨,以前看來問題兒童的某某現在也很好啊!不過既然醫生評估後也幫孩子排課了,我勸妳,先不要因為它叫“復健”就排斥。把這種課當作潛能激發、體能訓練,小時候就能把毛病改過來,總比長大定型後容易得多。妳嘆口氣,算是同意了我。
- May 11 Mon 2009 14:53
此物最相思
一下課,來不及跟老師說再見,她抱著兒子直衝停車場。邊開車邊講電話,問媽媽有沒有什麼需要?爸爸現在好不好?回家準備一下,馬上就會到醫院去看你們。
「有沒有想吃什麼?我帶過去。」
「沒有耶!爸爸都沒什麼胃口,昨天晚上我自己一個人喝掉你帶來的雞湯。」媽媽懊惱的說。
什麼都沒有嗎?她不放棄,水果呢?牛奶呢?今天想吃麵還是飯?擴音的手機傳來爸爸微弱說“不”的聲音。「爸,你這樣不行,要吃點東西才有體力哪!」
- May 02 Sat 2009 10:58
Like The Flowing River
我曾經是個“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愛書人,征服長篇小說更是我的強項。讀書會裡我總是最快抵達終點,朋友們最怕書讀到一半遇見亟欲分享感想、不小心洩漏結局的我。可惜此項才能在當媽之後遭到嚴重破壞,時間零散和注意力不集中令我讀到哪忘到哪,從前三天可以磕完的小說要花上三個月至半年。於是,散文及短篇小說成為目前的閱讀偏好,而Paulo Coelho(保羅.科爾賀)的“Like The Flowing River”(“有如流水潺潺”,自譯)是我書單中值得向大家推薦的一本散文集。
61歲Coelho是當代最受歡迎、也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著作每每登上暢銷書寶座,至今已在全球銷售超過兩千萬本。年輕時的他曾讀過法學院、為流行歌曲填詞、輟學漫遊美洲和歐洲,還曾因參加無政府主義的社會運動而入獄。直到1986年,他在西班牙走了一趟長達500英哩的朝聖之旅,寫成“The Pilgrimage(朝聖)”一書,從此確定人生方向,決定成為作家。
或許因為這樣的背景,他的文字中充滿了對生命與心靈的探索。對我來說,他的著作是當今最成功的信仰類文學。為什麼不歸“宗教類”?因為他寫的不僅是宗教的律令規條,還有更多實踐後的心得分享。雖然文學界時常批評他的作品過於商業化,內容過於簡單,Coelho就是有辦法寫出發人省思卻不淪於說教、感動人心又不那麼像在傳道的故事。他筆下的主人翁總離不開三項主軸:尋求真愛與真我,省思生死,驗證信仰。這些都是一般人普遍的追逐,也是人生永恆的題目。
- Apr 24 Fri 2009 10:29
聽女兒的話